本文试图提供一个路线图,围绕着特斯拉的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,找到一些可能成为明日大赢家的供应商/技术合作伙伴。
注意,这只是一个方向性的寻找,对每一个股票的估值情况、业务进展和风险性,我会另文进行讨论。因此文章中提到的7家公司,并非主张无脑买入。而是应该纳入重点观察名单,加强跟踪研究,找到合适的介入点。
乔布斯时代,库克一手打造了连结美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供应链,给苹果带来丰厚的利润。
很少有人知道乔布斯本人曾试图改写这个故事,通过自动化实现美国制造业的复兴。只是当时被证明技术上不具备任何可行性。
如今,美国有一些富于远见的企业家正在重拾梦想,用先进的AI和机器人技术,让美国制造重新上路。马斯克是其中最领先的一位。
马斯克通过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,打算在美国本土触发数十万亿美元级别的制造业转型。产业回流,新类型的高薪岗位,科技产业的新周期,有可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经济洪流。
7月21日Optimus发布,可能是载入史册的硅谷传奇。我们拭目以待。
超越时代的愿景:乔布斯的自动化工厂梦想
1990年,在加州弗里蒙特市,一座新建的电脑工厂,机器人沿着装配线滑行,在极少的人工干预下,一丝不苟地组装着机器。
这座充满未来感、高度自动化的工厂,是乔布斯的心血结晶。被苹果(AAPL)董事会赶下台后,乔布斯创立了另一家电脑公司NeXT,计划采用“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”生产电脑。
他设想了一个以自动化机器人为核心的美国设计+制造。这是一个豪赌,如果端到端自动化可以战胜海外劳动力的成本优势,则有条件重振美国制造业。
然而,现实是残酷的。弗里蒙特工厂开工不久就陷入了困境。自主生产NeXT电脑成为“乔布斯最昂贵、也最不明智的承诺”,耗尽了公司的资金和精力。
这家工厂重蹈了苹果早期Macintosh工厂的覆辙,昂贵的机器人技术,制造精良但成本过高,产品因而缺乏竞争力。
乔布斯的梦想超越了时代,上世纪末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不允许。大规模电子产品的制造只能大量转移到海外寻求成本优势。
要将工业带回美国,美国必须彻底重建工业生态系统。这一挑战至今仍未得到解答。直到合适的技术条件、以及同样具有远景的企业家出现。
AI机器人和“制造机器的机器”
特斯拉不仅是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,更是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先驱。
马斯克曾将工厂比作“制造机器的机器”,体现了他坚信改进制造流程与产品本身同等重要的理念。近年来,他通过Optimus项目践行了这一理念。
Optimus最初是为特斯拉工厂开发的工业机器人,旨在执行车间里枯燥、危险和重复性工作。乔布斯的时候,工业机器人如同房间般大小,大脑功能有限。而马斯克拥有AI驱动的双足机器人,它们利用了与自动驾驶汽车相同的AI技术。
早期模型展示过机器人行走、搬运,甚至执行基本的装配任务。每次迭代都会不断学习和改进。AI的突破正在为机器人带来3D感知、控制、技能规划和智能。曾经过于复杂、无法自动化完成的任务,例如流水线上人类的灵活性,现在机器人通过实时观察、学习和适应,完全可以替代人工的劳作。
到2025年,数千台机器人可能在特斯拉工厂上岗劳动。马斯克甚至放出豪言,说拥有机器人的特斯拉有朝一日市值将达到25万亿美元,超过目前标普指数的一半,将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。
AI,而不仅仅是自动化,才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。这些机器人能够行走、学习和适应。背后的数学计算是实实在在的:AI最终将使劳动力成本优势变得无关紧要。随着AI、视觉控制和仿真技术的突破,人形机器人很快将接手工厂的重复性劳动。
25万亿美元!如此大胆的预测,你可以说他是在吹牛,然而也代表了一种市场愿景。
正如一份报告所观察到的,机器人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,制造业务回流不仅成为可能,而且是一个必然,因为定制机器人可以通过快速编程并部署来实现规模化劳动。未来的美国工厂,主体的劳动者将是机器人,全面的自动化运营。
也就是说,不要认为这是传统流水线的回归,而是未来主义、“智能工厂”在本土的崛起。
这些工厂将创造一批新的高薪工作:机器人维修员、AI专家、维护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工人、精益化流程的工程师。
旧的低技能制造业工作不会大量回归,取而代之的将是技能更高、薪酬更高的工作,从而帮助重建美国的中产阶级。
25万亿美元的转型,下一个科技周期
马斯克的25万亿美元市值,从研究机构的角度看,也并不离谱。
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估计,2030年前,大规模应用AI和机器人技术每年可创造10至25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。
普华永道预测,2030年AI将使全球GDP增长14%,相当于为世界经济增加约15万亿美元。
这些看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强调了一个简单的观点:如果人类有效利用先进的AI和自动化技术,经济回报将是巨大的。
互联网曾经一样从1990年代初的奇闻想象,发展到十年后数万亿美元价值的庞大行业。
智能手机在2007年之前还是闻所未闻,几乎一夜之间催生了全新的行业:应用程序、移动服务、社交媒体等,并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。
如今,我们正站在AI+自动化的风口浪尖上,像电力或计算一样,它将作为一种“通用技术”,在每个领域引发革命。
制造业正是这样的前沿变革领域。
如果马斯克的Optimus项目取得成功,可能开启一个新的科技与产业周期:智能机器在工厂和仓库激增的时代,将提升生产力并催生新的企业。整个供应链可能会围绕这种“自动化优势”,进行重新配置。采用AI机器人的公司将大获全胜。
结果会怎样?或许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:
国内生产的大量投资,提高生产率,扭转蓝领工人长期工资停滞的局面,因为更多价值在美国国内创造,并通过技术性工作分享。
关键在于,这并非一家公司的获胜,而是一个宏观层面的故事。
关乎制造方式的范式转变,一场可能重塑经济命运的变革。
由AI和机器人技术推动的新一轮工业繁荣,会带动众多行业蓬勃发展。从技术提供商和工厂设备制造商,到制造业中心的物流和房地产。正如互联网繁荣带动软件、硬件和电商的繁荣,或者智能手机带动移动运营商、芯片制造商和应用开发商的繁荣一样。
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新兴故事:美国经济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制造业衰退之后,终于有机会以新形式重拾雄心。
这是一个紧迫的叙事,因为先行者将塑造市场。
请牢记这个宏大叙事的弧线。历史充满了技术重新定义可能性的转折点。
理解正在展开的宏大叙事
如果AI驱动制造业的前景得以实现,2025年夏天或许将作为新一轮美国工业革命的曙光被铭记。
在这一潜在突破的前夕,投资者的机会不在于押注单一股票,而在于理解正在展开的宏大叙事:一个被搁置已久的梦想如何成为现实,以及随之而来的非凡旅程。
7月21日,马斯克将发布Optimus的重大更新以及自动化路线图,包括具体运营环境的机器人演示。
人们充满期待,投资者、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都将密切关注,因为这一天可能解答一个关键问题:AI驱动的制造时代是否真的到来?
想象一下其中的象征意义:在美国工厂,可编程机器人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,而人类工人则负责监督和优化。技术与劳动力的协同作用将推动生产力的新时代。
曾经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东西将得到充分展示。这一突破带来的势头将远远超出特斯拉。它可能会催化各行各业对自动化的投资热潮,鼓励其他公司将业务迁回美国,并促使政府和教育机构加倍支持这场高科技工业革命(通过培训计划、先进制造业激励措施等)。
我们或许可以将这一刻比作网景公司的诞生,或iPhone的发布。
一个分水岭,一项新兴技术突然证明了改变世界的潜力。
两位标志性的创业者和发明家,乔布斯和马斯克。他们相隔一代人,却因一个梦想而神奇般站在一个位置,那就是彻底改变人类制造的方式和地点。
乔布斯有远见,但没有工具;马斯克则拥有足够强大的工具,可以将愿景变为现实。
沿着Optimus的路线图,这里提供有关高性能电池、耐用玻璃/光学元件、高密度电源模块、先进视觉系统和3D传感激光器和激光雷达等领域的7家优势供应商。Optimus如果有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一天,那么这些企业也将随之实现业务、利润和股价的腾飞。
文章很长,分上、中、下三篇发布。
声明:
所提供信息仅供研究决策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所含原始信息来自网上,由作者分析综合,不能保证准确性和完整性。
文中包含的预测基于对市场状况的多项假设,无法保证实现预期结果。
本文初衷是给予您在选股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,但无法代替决策,请保持独立判断。